
张发青,历史学博士,教授,中国共产党党员。现为历史文化系副主任,晋绥历史研究中心主任,历史学专业带头人,青年学术骨干。山西省社科联委员会委员,中国美国史研究会会员,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会会员。一直从事《世界现代史》、《美国史专题》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主持科研和教改项目:
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福曼档案中的中国共产党与中国革命研究”(项目批准号:24BZS095),主持,经费20万,在研
2.山西省教育厅教学改革创新项目“《外国友人眼中的山西》课程虚拟教研室建设与实践”(项目编号:J20241414),主持,经费1万,在研
3.山西省社科联重点课题“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形象’的海外传播研究”(项目编号:SSKLZDKT2024157),主持,经费0.1万,在研
4.天津市教委2019年度天津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美国记者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晋绥边区”(项目编号:2019YJSB054),主持,经费1万,已结项
5.山西省教育厅2019年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抗战时期美国记者眼中的晋绥边区军民抗战”(项目编号:2019W198),主持,经费2万,已结项
6.吕梁市软科学研究项目“抗战时期美国记者眼中的晋绥边区”(项目编号:2018RKX-58-6-2) ,主持,经费3万,已结项
7.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课题:“晋绥边区干部教育资料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GH—16115),主持,经费0.5万,已结项
代表性成果:
专著:
《民国前期山西教育研究(1912-1937)》,山西人民出版社,2024年6月。
《探究美国民主制度的发展历程》,山西人民出版社,2017年5月。
论文:
1.《抗战后期外国记者对中共军队的认知——兼驳美国学者对中共军队的质疑》,《人文杂志》(CSSCI来源期刊),2023年第10期,第63—73页。(独作)
2.《哈里森·福曼〈北行漫记〉的多维审视——兼评肯尼斯·休梅克对〈北行漫记〉的评论》,《近代史研究》(CSSCI来源期刊),2022年第5期,第 150—159 页。(独作)
3.《他者的视角:哈里森·福曼对中国抗战的历史记录(1930—1938)》,《史学月刊》(CSSCI来源期刊),2022年第4期,第132—136页。(独作)
4.《哈里森·福曼镜头下的晋绥边区军民抗战》,《吕梁学院学报》,2020年第5期,第22—25页。
5.《水门事件与白宫幕僚》,《晋中学院学报》,2018年第2期。
6.《哈里森·福曼的青海、甘南藏区之行及其影响(1932—1937)》,《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CSSCI来源期刊),2017年第4期,第73-77页。(独作)
主要获奖项目:
1.2024年9月,论文《哈里森·福曼〈北行漫记〉的多维审视——兼评肯尼斯·休梅克对〈北行漫记〉的评论》获得山西省第十三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2.2024年12月,获得山西省工会组织建设优胜个人
3.2024年9月,获得吕梁学院校长突破贡献奖
4.2024年9月,获得吕梁学院十佳科研标兵
5.2023年9月,毕业论文《哈里森•福曼对华认知及其思想转变》(1930—1945)被评为南开大学优秀博士论文
6.2023年6月,论文《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抗战后期外国记者眼中的中共军队》荣获优秀论文奖
7.2014年6月荣获山西省本科院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文科优秀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