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系十二五发展规划(草案)
(2011年8月)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吕梁学院建设的起步之年,为了更好地实施“四三二一”发展战略,推进吕梁学院转型跨越发展,真正实现教学、管理工作的前瞻性和科学性,特编制“历史文化系十二五发展规划”,以期对历史文化系全局工作的开展,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一、十一五期间的基本情况
截止2010年底,历史文化系拥有历史教育、初等教育和历史学(本科)三个专业,学生总人数710人(本科220人、专科490人),教学班16个;教职工14人,专任教师12人,副教授5人,讲师1人,助教6人,外聘教师2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者9人,博士学位者1人。
二、十二五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协调发展”的工作方针,落实学院“四三二一”发展战略。
(二)发展思路
遵循学院“四三二一”的发展思路,在努力办好现有历史学专业的基础上,增设新的本科专业,取消专科专业;积极引进高学历、高职称的人才,实施人才强系战略;健全和完善各项教学设施,优化教书育人环境;牢固树立本科教育教学理念,规范本科教育教学行为;增强科研意识和服务社会意识,突显专业特色。
(三)总体目标
1、实现由专科教学理念到本科教学理念的根本转变,规范本科教学行为,初步形成本科的管理体系和教学机制。
2、根据历史学科的内涵、性质和师资队伍的现状,增设1-2个新专业。从而使专业设置科学合理,特色鲜明。
3、优化教学环境,健全教学设施。在学院的大力支持下,初步建设“历史文化系资料室”,与此同时,与吕梁市文物局合作,建设“文物陈列室”,并使之初具规模。
4、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十二五期间,通过引进教师、鼓励教师外出学习等多种途径,造就一支思想道德高尚、业务精良、专业知识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5、加强科研意识,营造科研氛围,提升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的水平。与吕梁市古代文化研究会携手合作,建立“吕梁地方文化研究所”。
6、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主要任务
(一)专业设置
1、在办好现有历史学专业的同时,2012年申办“博物馆学专业”,对课程设置、培养目标进行合理定位,完成初创工作。
2、2013年,博物馆学专业开始招生,年计划招生80人。
3、积极实施和推进高等教育质量水平提升工程,力争将历史学专业建设成省级特色专业。
(二)师资建设
师资建设是学校发展进步的根本所在,兴校强校,人才为先,是我们始终不变的宗旨。十二五期间师资建设方面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吸引高学历、高素质的青年教师来系任教,充实我系教师队伍。特别要吸引博物馆学专业的人才,作为该专业的基本师资力量。
2、采取“一帮一、一带一”的师傅带徒弟的形式,对教龄不足五年的青年教师进行培养,从教学、科研方面予以指导和帮助。
3、积极鼓励和支持中青年教师外出学习,每年选派1-2名中青年教师到省内外高校的相关专业进行访学;每年选送1-2名青年教师考取省内外相关专业的博士研究生,攻取博士学位。
4、加强教师社会服务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每年利用寒暑假,组织全体教师分赴地方大中小型文化企业,参与文化产业的开发,激发教师的社会服务意识,培养其创新能力。
(三)科研工作
科研是高校三大社会功能之一,特别是新建本科院校,科研基础薄弱,科研意识淡薄,为此,十二五期间,要本着“科研为教学,教学促科研”的宗旨,开展下列工作:
1、积极开展学术研讨活动
(1)鼓励与支持教师参加相关的高水平的大型学术会议,并给予一定经费资助,每年至少有四人次参加省内外的大型学术会议,进行学术交流。
(2)举办学术讲座。每年定期不定期聘请知名学者教授来我系进行讲学与指导。
(3)争取学校领导支持,承办一些学术会议,以提升学科影响力,推动专业建设。如举办吕梁民俗文化研讨会、窑洞文化等学术研讨会。
2、加强教学研究和学术研究,力争科研项目资助
(1)每位教师根据所从事的教学和研究方向,每年至少在公开学术刊物发表1-2篇学术论文或教学研究论文。
(2)加强学术团队建设,每年组织教师申报国家级或省级科研课题或教改课题,力争批准1—2项有经费支助的科研项目。
(3)以“吕梁地方文化研究所”为阵地,策划选题,开展地方文化研究,争取出现一批较高质量的地方文化研究成果。
(四)教学管理与人才培养
1、加强教学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确保教学工作的良性运行。
2、健全教研室活动机制。教研室活动要做到有计划、有内容,寓教学研究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真正发挥教研室在教学研究中的作用。
3、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适时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4、结合学科性质和社会对人才知识的需求,进一步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知识结构、实践能力等方面,深化改革,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
5、推进实习基地的建设,逐步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6、加强就业指导,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择业观,为学生走向社会、成就事业奠定基础。
7、认真组织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做好项目的指导工作,争取2—3项省级项目。
8、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知识素养。
(五)建立校际合作
校际合作是促进学术交流、师资培养、教学研究的有效途径,特别是新建本科院校的各学科必须吸纳省内外兄弟院校的办学经验。为此,拟在2012年与山西师范大学、山西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在指导青年教师、教学、科研等方面得到两校的支持与帮助。
(六)深化教学改革,彰显教学特色
1、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围绕“实现四个解放、发展四项能力”的课堂教学改革目标,着重对课程体系、教学手段、作业形式、考试模式进行了改革。
2、积极实施和推进“331”课外经典阅读与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工程。具体做法是:学生在四年的学业期间,精读《论语》、《左传》、《史记》等三部经典著作的有关篇目,前三年每学年撰写不少于一万字的学年读书报告。
(七)加强党务工作,充分发挥党总支的战斗堡垒作用
1、加强学生党支部的建设,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在各项工作中的模范带头作用。
2、做好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真正将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性坚定、品学兼优、志存高远的优秀大学生吸纳到党员队伍中,纯洁党的组织,增强党的战斗力。
3、健全教职工政治学习制度,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坚定性和自觉性。
4、加强团学工作,引领系团总支、学生会工作朝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