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设置 
 各类竞赛 
 资格证考试 
 学生活动 
 社会实践 
 奖助评贷 
 创新创业 
 招生就业 

关于构建吕梁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和谐机制的思考
2011-03-15 00:00 作者: 编辑:  历史文化系   (点击: )

关于构建吕梁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和谐机制的思考

历史文化系 李婷婷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各种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的有机整体。因此,只有建立起和谐、高效的运行机制,才能获得系统效益,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取得理想的效果。

一、建构吕梁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和谐机制的必要性

1.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命题,并且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在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的突出位置,这不但对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党的执政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新的方向。从根本意义上讲,和谐社会是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三大矛盾的全面和谐的社会。而其中,人与自身和谐是社会和谐发展的根本前提,同时,又是自然与社会和谐的产物。造就和谐的人的个体,就是要使一个人有健全的人格,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能合理地处理个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可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与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完全一致。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2.社会转型时代背景的必然要求。随着现代化事业的深入发展及社会经济结构发生的深刻变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发展不平衡带来的社会矛盾更加复杂。此外,国际环境的不确定因素也在增加,中国的发展面临更大的外部冲击。这就要求我们认真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化解社会矛盾,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达到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夯实构建和谐社会的社会基础。当代大学生作为思维最为敏锐并且最少保守的青年群体,他们在这个深刻变化的形势中,承受的学业、就业、心理等方面的压力比过去都增加了,极易出现发展不和谐的情况,更加迫切地需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期、社会的转型期,人际关系方面存在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这需要通过改革和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维护社会稳定,但也需要和谐的思想政治教育建设。

二、构建吕梁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和谐机制

1.“以人为本”是构建吕梁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和谐机制的灵魂。过去,我们过分地强调思想政治工作的行政任务而忽视受教育者的主体价值,强调思想统一而忽视大学生们的个性培养;把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理解成要把大学生们变成思想上无差别的个体,要求学生们在思想上整齐划一。在这种工作理念指导下的思想政治工作不仅在本质上偏离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也不能在现实的工作中适应大学生们思想观念的具体情况。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在理念上进行转变,要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价值判断能力和道德品质修养,这就决定了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获得学生们的主动参与,而只有在工作中最大程度地体现“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从学生的需要和利益出发,才能达到激发学生主动性、发挥主体能动性的目的。

2.思想政治教育同学生管理相结合是构建吕梁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和谐机制的必要手段。贯彻“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的同时,要积极推动思想教育与学生管理相结合,在通过规章制度等约束人的行为的同时,把思想政治工作的柔性导向融于其中,把自律与他律结合起来。没有思想教育的学生管理是简单粗暴的;没有学生管理的思想教育是软弱无力的。过去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没有很好地把握和处理教育与管理的关系,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失去了管理的依托,使得学生管理失去了其教育人的内涵,忽视了对大学生的主体性价值的尊重,从而削弱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在新形势下,吕梁学院要坚持“立足于教育、辅之以管理、寓教育于管理”的思想政治工作原则,通过将教育落实到管理中,把管理上升为教育,使得两者相得益彰,互补互促,以达到塑造人、引导人、规范人的目的。

首先,转变管理理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管理思想。要树立服务意识,改变过去把学生管理工作看成“管理学生”的错误认识,变管理为“服务”。学生管理部门要有“以学生为本”的服务意识,一切为学生利益着想,了解学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是什么,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依法治校、科学管理”的要求,一方面,明确地告诉学生,他们在学校里享有什么样的权利,在学生充分享有权利的同时不能忽视应尽的义务;另一方面,对学生的合法权益要予以维护,针对学生的决定,要做到程序正当、证据充足、依据明确、定性准确、处分恰当,学生对学校的处理享有陈述、申辩和申诉权,学校要有明确的程序并予以确保。

其次,依法治校,建立一套科学、规范、完善的学生工作制度。新时期的学生管理工作应树立依法治校、制度管理的意识。现在,学生工作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是不完整、不健全,在学生教育和管理的全过程中仍有许多空白点,以至于无章可循,给管理工作带来很多困难;二是临时性、应急性的“通知、办法”与规章制度并存,朝令夕改难以避免,制度的严肃性、连续性和持久性不能保证;三是由于规章制度本身不严密和人为因素的干扰,规章制度缺乏应有的权威性。依法治校、依法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是高等教育的任务,也是高校学生工作的指导思想,因此,建立科学、规范、完整的学生工作规章制度是学生工作的需要。吕梁学院应按照国家有关法律规定,依据本校实际情况制定完整的、可操作性强的程序、步骤和规章制度,并以此规范学生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管理。

3.构建和谐的工作体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是建立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的保障。首先,树立和谐教育的目标。用和谐的方法培养人、培养和谐的人,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创新。和谐的人要靠和谐的教育来培养,和谐的教育是指教育的各个构成要素相互协调、有机统一。思想政治教育要把受教育者置于客观环境中,在受教育者所依赖的学校、社会和家庭三大外部环境上形成合力。吕梁学院决策者要用先进的办学理念和目标凝聚广大师生,实现学校内部管理和周边环境和谐,学校内部硬件建设和软件管理和谐,传统的教育方法与现代教育手段的革新和谐,教育内容即“五育”和谐,为学生创造一个公平公正、互信互爱、谅解与宽容的和谐校园,激发学生追求正义,探索真知。其次,建立和谐的工作体系。把德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立足德育工作的实际,高起点、全方位地构建起政府、高校、家庭、社会高度统一、协调的德育网络,建立健全全社会大力支持、各负其责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切实提高德育的实效性。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三大主体之间合力匹配以及教育方法、教育形式的匹配,实现教育目标的和谐全面发展。第一,和谐规划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育教学。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开展国史、国情和世界形势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根本保证。第二,建立为广大学生办实事、办好事的长效服务机制。目前大学生中的贫困生、心理障碍学生需要我们给予更多的关注与帮助。学校应该做好助学贷款工作和勤工助学工作,使那些家庭贫困的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对待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要防为上,治为下,加大预防力度,做好预防工作。加强心理卫生知识的宣传和教育,通过办讲座、个别谈话的形式做好心理卫生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工作。第三,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建立和谐的实践育人体系。学生有组织或自发地运用课堂上获得的理论知识和间接经验,开展各种应用性、综合性、导向性的实践活动,通过参加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通过开展“三下乡”“进社区”的社会实践,让学生了解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状况,增强社会责任感;通过科技创新和发明创造,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和创新的能力;通过举办艺术节、学术研讨、知识讲座、读书活动、演讲、影视评论、业余党校等形式,辅之以公益劳动、社会调查、社会服务、勤工助学、挂职锻炼等各种社会实践,使他们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深化对自身潜能的认识,在自我教育中锤炼成为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人才。第四,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谐环境的关键在教师。思想政治理论教师的素质和形象直接影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标准,因此,必须培养和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师德教育和培养,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独特的人格感染力。

参考文献:

[1]王敏.论思想政治教育机制[J].学术期刊网,1995.

[2]石国亮.和谐社会视野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

政治教育,2005.

[3]瞻向红.儒家和谐观的现代解读[J].江淮论坛,2005,(5).

[4]理解教育丛书[M].科学教育出版社,2005.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吕梁学院历史文化系  地址:吕梁学院教学楼一区